爱生活
爱好物

智能感应耳机 索尼颈挂式降噪耳机wi-1000x评测

智能感应耳机 索尼颈挂式降噪耳机wi-1000x评测的第1张示图

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颈挂式蓝牙耳机,具体原因大概是佩戴更为稳定,且可以集成更多功能吧,索尼貌似是第一家出品这类耳机的厂家,比如去年h.ear系列的EX750BT。如今具备降噪功能的此类耳机也出来了,即WI-1000X,价格上了2000档。之所以价格高到这个份上,光是看包装盒就可以感受的出来。

从第一行到第二行,由左至右。NFC,近场通信,一触即连。Bluetooth蓝牙连接

然后,HI-RES小金标(意为高解析度)、SENSE ENGINE(感知引擎)、配合app(sony headphones connect)使用拓展更丰富音频体验、最后,Wireless noise canceling无线降噪……,光是这些就已经让人感觉高大上了。

包装盒背面更刺激。Balanced Armature动铁单元、Digital NC、LDAC、DSEE HX(高音质增强)、s-master hx数字放大技术,支持高通aptX HD,综上所有这些技术混合在一起,铸就了这款极致性能的蓝牙耳机。真不愧是技术的索尼。

需要说明的是,耳塞部分构造为9mm动圈与单动铁单元混合驱动,这颗动铁单元,如不出意外,很可能是索尼最新的那颗超小型动铁单元,这颗单元也应用在XBA-N3AP和N1AP上面。

上图:wi-1000x耳塞部分

上图:xba-n1ap/n腔体

你肯定看出来了,wi-1000x的耳塞部分和xba-n1ap两者基本形态很像。只是xba-n1ap动圈单元前面的空间消掉了。

另外,XBA-N1AP(1299元)和XBA-N3AP(2199元)差别在于后者使用的是9mm LCP液晶高分子振膜,前者未说明具体材质成分,而wi-1000x的动圈振膜部分官方也没有提及,所以,我们基本可以认定wi-1000x的耳塞部分就是XBA-N1AP,如此一来,这款降噪蓝牙耳机就好表述了——wi-1000x是一款音质水准在索尼产品线中大约1000元档次的,具备智能感应降噪功能蓝牙颈挂式耳机。这么看的话,标价2000+,自然合情合理。

盒子背面还标注了一些注意事项,如支持HD Voice高清通话(需手机端也支持该功能),环境声模式非万能(音量太大会盖住外界环境声),降噪主要是针对低频率范围,涉及到人声这种较高频率的中频、高频等滤除效果不明显。

白盒里面的黑盒子。一个黑色纸条。简要说明了按键的具体功能和操作方式。纸背面还提示需要扫码(下载官方提供的sony headphones connect)这个最好是下载,配合这个app使用,才能深刻体会这款耳机的厉害

除了耳塞本体自带的M号混合硅胶套,另附赠了3对不同规格的混合硅胶套SS S L,以及3不同大小的三重舒适耳套S M L(字面意思很好理解,就是舒服),这舒适耳套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,颜色深灰,上面有毛孔状的眼儿,手感Q弹,柔韧有摩擦力度,边缘也挺厚的,入耳过程很舒服,估计零售也可以卖个好价。

这些触感完全区别于黑色的混合硅胶套,再说硅胶套还很容易弄脏,像耳屎、室内的灰尘等都很容易吸附在上面,而舒适套就没这个问题。且在音质表现上,两类套也无明显差异,所以——直接换上舒适套吧。

所有内部物品如上,一个看似很普通,实则做工和内部材质、构造很人性化的收纳袋、一个飞机用转换插头、一条专用音频线、一根micro usb充电线。一份比较详细的使用说明书。

耳机本体就这样了。除了脖颈后箍半个圆形为银灰色金属材质带一点点反光,其余均为亚光材质。也因这种设计,看上去很酷。香槟金和黑色相比,我觉得黑色实物更好看,也适合男性。

整个颈挂部分从侧面看去有着细微的弧度,而金属圆箍内侧的某种皮料,也有着很不错的摩擦力,如此设计让日常简单的跑步、弯腰、下蹲、半躺等动作发生时不至于耳机“跑偏”或“掉落”,相比不少跑步专用的一根线耳机,wi-1000x这种似乎更显对称。

跑步实测也可以,但颈挂的侧臂前端会有打到锁骨的问题,不过没什么痛感,冲击力度适中。不同身材的人肯定也有不同体会。反正,颈挂式的一般来说都不适合剧烈运动。

两边很厚实,像是某种硬橡胶材质,触感质感都显得挺高级。左右两侧顶端都有sony字母,实际佩戴效果,比较商务,但又隐隐的透着点低调的风骚。

后面这个sony logo实际佩戴效果会很好看。

相册也均有sony logo,起到信仰逼格作用。

侧臂一侧wi-1000x,一侧wireless小标签。

日常收纳可以像这样,把耳塞线按进侧臂凹槽里。这个设计挺好,也是我所知道的最优秀的颈挂耳机收线方式。但仍可以更精进,像铁三角以前有款头戴耳机,按下某个地方,耳机线直接收到耳罩里面,如果索尼开发出“一键收线”功能并应用在颈挂式产品中,那就太方便了,尤其对携带各种行李出行的人来说更为必要。

耳塞腔体一面平滑,一面圆鼓,仅从侧面看真的很像XBA-N1AP。

腔体前后都是亚光磨砂材质,中间一大块可能是铝贴皮,反射银灰光泽,没光照射,就整个黑乎乎。导音管的孔内像是填了某种丝绵,类似ex1000,非金属网。三重舒适耳套如上图。

腔体另一侧,一个比较大的陷进去的洞,左腔体把手部位有设计“盲点”,以便识别。这耳塞材质较轻,也有韧度,日常使用感觉耐摔也耐碰。

后面是一层金属滤网,内部器件用于环境声/降噪功能

细节部分。耳机线从侧臂中央位置伸出。这种设计也是今年挺流行的,相比从侧臂末端伸出线材的同类型耳机,此类设计不论是佩戴的视觉效果还是收纳的方便性,都更容易让人接受,比如弯腰(系鞋带/翻行李箱),或是吃饭的时候,脖子两侧伸出的耳塞线真的是越短越好,否则绝对碍事。

小小的wi-1000x型号标签,做的很别致,也起到了装饰作用

收纳凹槽,内侧紧覆着一层金属,这部分看着很坚固的样子。

sony 镂刻的logo,嗯别致。

这半边远端标注着马来西亚制造和红色的R,近端是NC/AMBIENT(降噪/环境)并紧邻一个黄色灯,最末端是非常明显的凸起按键,这样闭着眼也能很轻易操控了。这颗按键对应着“降噪”“环境声”和“关”,每按一下,耳机内传出相应电子女声。长按即根据周边环境做出相应判断并提供合适的降噪/气压调整方案。这个功能在sony headphones connect APP里面也有。

左侧臂,最上面是电源键,长按约7秒,小灯闪烁,配对开启。前端(手机/播放器等)有NFC功能的话吗,开机后可直接触碰侧臂中间的NFC标签,蓝牙连接会更快。我手头的几部蓝牙前端,在测试无线连接时,均正常,速度很快。

然后是加减音量和末端的多功能按键(暂停/播放/免提通话/前进后退曲目),所有这些按键均浮雕形式,手指触碰很容易识别。但要盲操的很准确,还需要一定时间适应。总体而言,操控部分,除了按键稍微有些生硬外,整体感受算是很完美了。

这个耳机的功能太丰富,要编辑它简直要人命。具体看图吧。这个sony headphones connect应用要在官网下载最新的,否则不能使用。

界面打开后,最顶端是型号名,紧接着下面是电池电量,蓝牙编解码方案(显示SBC、LDAC、APTX等,视前端不同而显示不同)

再下一层是

自适应声音控制

,开启后,耳机开始分析你的行为状态,并锁定你是处于“跑步”、“停留”、“步行”或“搭乘交通工具”四个状态中的某一个。实际体验不算很理想,打分的话80分。识别过程有时会延迟,比如超出10秒,或是更多,甚至我都切换到下一个动作状态了,它还没跟上反应。无语的是,有时它会认为我在交通工具上,而彼时,我是站在原地晃动身躯而已~~。好的地方是,大多数情况,它分析的挺准确。即便手机息屏放兜里,耳机也会跟随这个app的分析,随时判断我的行为状态,切换状态时,耳机会发出某种电子声效。

实际上,面对外出时的各种荒诞情况,在自适应控制还不够及时的前提下,或许还是手动更靠谱。另外,有一点逻辑,我也至今没搞清楚,手动操作耳机颈挂上的“降噪/环境声/关”按钮,和在headphones connect这个app上面的自适应声音控制会否产生冲突,两边是怎样制衡彼此?这种冲突,官方并未有更细致的解释~~。

每一种你的行为状态,都对应着相应的降噪方案,且细腻到不同等级,拖到进度条的红点即可调节对外界的“声音感知”,越往左侧挪,外界声音越小,直到拖到头,就是彻底的屏蔽噪声。实际降噪效果算是很好了。索尼还专门开出一个“关注人声”的选项框,这也是考虑到现实中,各种应急情况,万一有人叫你,你总得有个意识吧。四种行为状态对应的降噪方案也是不同的,设计也都挺合理。还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,进一步微调,真是够人性化了。

再下面

“降噪优化器”

,右侧“开始”点击一下,就进入了下面这个界面——分析大气压和优化降噪方案

降噪优化器实际上和wi-1000x颈挂右臂末端的那个按钮被“长按”功能一样,都是可以智能感应身边环境状况并作出相应解决方案的。例如坐飞机遇到的耳膜压力感,开启此功能后,耳内压力会有所减轻。这对经常出差的人来说非常实用。

其实智能感应身边环境,早几年前的索尼入耳式降噪耳塞也有类似功能,只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进化到了可判断大气压……可见索尼的用心。

这张图,上方的“声音位置控制”,点下拉箭头即可看到五个方位的声音位置模拟图,大意就是让耳机内的声音固定在某个方位发出(左前 正前 右前 左后 右后)。这个也挺实用的,比如AB两个人骑着自行车出门远行,A在B右侧,此时A为了听清B说话,可以开启“声音位置控制”,选择让声音在后右方发出,这样左侧就基本没音乐声了,A就可以顺畅的一边听歌,一边和B聊天,各不耽误。

再比我,日常生活看孩子,或是随时应和家里人叫我(基本都在我后方固定的某个位置)我要想一边听歌,一边还不耽误外界的事,就可以把声音固定在“左前方或是“右前方”

这只是举例,实际应用情况或许还有不少。总之是很实用的功能,索尼很“精明”。

再下面的VPT环绕声,和索尼不少mp4随身听上的音效一样,丰富听感的,实际体验算是很好。舞台效果相当有感,模拟的氛围极佳。而紧邻着的均衡器也很实用,clear bass搭配wi-1000x使用,简直是爽歪歪。那感觉就像是索尼专属配塞mdr-nc020搭配x1050随身听一样,非常般配的组合。这个均衡器不只是在索尼手机上好用,在我的坚果pro手机上,也可以不错的运行,效果也算足够好。毕竟这款降噪耳塞的音质也是索尼千元档次的圈铁呢。

sony headphones connect与wi-1000x的搭配使用,体验总体很好。右上角还有切换到music center(之前是songpal,现已改名) APP的按钮,前提是要下载这一app,可更好的操控手机内的音乐或是某些音频设置。

最后,音质和蓝牙连接体验再谈谈。首先音质方面,在索尼Z3+(支持LDAC)下,关闭各种音效均衡器的条件下,wi-1000x的三频能量比大概是4 3 3,低频有些许加强,开启eq调节clear bass后,这个低频的量感和下潜力度均可以实现“爆棚”的过瘾感受,具体可参考索尼nc系列配塞或是达音科的t5耳塞,那种汹涌的气势,是一耳朵就让人感到爽的。且控制力也算是非常好的。中频人声距离不远不近,有一定的“毒性”,高频素质极佳,不愧是索尼的动铁,那种空气感和精密的分离感让人很是陶醉,像是维塔斯那种声音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纯澈和穿透力,而对各类器乐,包括大小型交响乐,也都有很不错的优异听感,基本上,我觉得这都可以算是一款准发烧级耳塞了,非要保守说的话,可能相比国内HIFI品牌七八百的有线耳塞还有点点细微的差距,但声场、厚度、解析分离这些硬素质真是很强悍了,且有着索尼历来的唯美流行调音,那Q弹的感觉真是大多数人都难以抵挡的。即便作为一款退烧的耳塞,wi-1000x也相当合适。更别谈它超丰富的使用体验。

蓝牙方面,LDAC情况下,手机端各种原因,反正是不会特别的顺畅,偶尔会有极短时间的间断毛刺声,在headphones connect这APP上切换为稳定连接后,会好很多,除了这APP之外,还有索尼手机系统自带的关于LDAC连接的不同选项。后来,我又测试了F886 walkman播放器,用它做蓝牙发射端,该机型支持APTX,貌似不支持LDAC,整个音质又有进一步提升,尤其是密度感,人声的自然和真实度都更强一些,且令人很满意的是此时蓝牙连接相当稳定,甚至隔着两堵墙,都可以有很不错的稳定性,可见不同蓝牙前端/设备因种种原因,还是有着不同连接稳定度的。如果可以的话,以音质的名义使用wi-1000x,最好还是搭配个ZX300A(支持LDAC)之类的索尼walkman吧,相信这也会是一个很不错的“发烧”方案。

而锤子的坚果pro,则是SBC编解码器,音质较为普通,实际体验中规中矩,但相比绝大多数普通蓝牙耳机,仍要高出一个较大的档次,圈铁结构的腔体内部组成绝不是虚名。所以,不是太讲究音乐细腻度的话,常规型蓝牙前端/发射端的手机也足够。

WI-1000X 3.5小时充满,无线连接大概10小时使用时间,有线14小时,具体到使用中可能因各种原因,缩短实际续航,也得留意。

就说到这吧。更多的感悟,或许未来某天会再补充。总之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款产品的。不出意外,定会热卖。

杰士( Klipsch) R6 Bluetooth 挂耳式蓝牙耳机 线控通话/商务风/精美包装/动圈重低音热销款/专利椭圆形耳塞 黑色

自:识货App

2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JinMo之家 » 智能感应耳机 索尼颈挂式降噪耳机wi-1000x评测